吳茱萸湯 是什么?《傷寒論》243條“食谷欲嘔,屬陽明也,吳茱萸湯主之。得湯反劇者,屬上焦也?!?
309條“少陰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煩躁欲死者,吳茱萸湯主之”
378條“干嘔、吐涎沫、頭痛者,吳茱萸湯主之”
一、吳茱萸湯是什么?
吳茱萸湯,中醫(yī)方劑名。為溫里劑,具有溫中補虛,降逆止嘔之功效。主治肝胃虛寒,濁陰上逆證。食后泛泛欲吐,或嘔吐酸水,或干嘔,或吐清涎冷沫,胸滿脘痛,巔頂頭痛,畏寒肢冷,甚則伴手足逆冷,大便泄瀉,煩躁不寧,舌淡苔白滑,脈沉弦或遲。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胃炎、妊娠嘔吐、神經(jīng)性嘔吐、神經(jīng)性頭痛、耳源性眩暈等屬肝胃虛寒者。
二、吳茱萸湯的制作
吳茱萸湯的制作如下:吳茱萸、人參、生姜、大棗將以上四味藥,以水1升,煮取400毫升,去滓,溫服100毫升,日服三次。搭配的特點:溫中與降逆并施,寓補益于溫降之中,共奏溫中補虛,降逆止嘔之效。
三、吳茱萸湯的功用
1、主治
肝胃虛寒,濁陰上逆證。食后泛泛欲吐,或嘔吐酸水,或干嘔,或吐清涎冷沫,胸滿脘痛,巔頂頭痛,畏寒肢冷,甚則伴手足逆冷,大便泄瀉,煩躁不寧,舌淡苔白滑,脈沉弦或遲。可見吳茱萸湯的功用之大。
2、方義
本證多由肝胃虛寒,濁陰上逆所致,治療以溫中補虛,降逆止嘔為主。肝胃虛寒,胃失和降,濁陰上逆,故見食后泛泛欲吐,或嘔吐酸水,或干嘔,或吐清涎冷沫;厥陰之脈夾胃屬肝,上行與督脈會于頭頂部,胃中濁陰循肝經(jīng)上擾于頭,故見巔頂頭痛;濁陰阻滯,氣機不利,故見胸滿脘痛;肝胃虛寒,陽虛失溫,故畏寒肢冷;脾胃同居中焦,胃病及脾,脾不升清,故見大便泄瀉;舌淡苔白滑,脈沉弦而遲,均為虛寒之象。方中吳茱萸味辛苦而性熱,既能溫胃暖肝祛寒,又能和胃降逆止嘔,為君藥。生姜溫胃散寒,降逆止嘔,為臣藥;人參益氣健脾,為佐藥;大棗甘平,合人參益脾氣,為使藥。
情感問題免費分析
獲導(dǎo)師一對一咨詢
移動端官網(wǎng)
掃一掃
解鎖更多情感秘籍
現(xiàn)在預(yù)約
首次咨詢,免費領(lǐng)取1次情感分析
*承諾資料僅用于情感分析,嚴(yán)格保密
? 2016 HuaZhen,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花鎮(zhèn)用戶協(xié)議 移動版
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010402002416號
粵ICP備16060296號
咨詢熱線: 020-32519581 廣州鵲哥數(shù)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